青春,是一场不断追寻与自我塑造的旅程。它不只是成绩单上的分数,也不仅仅是荣誉证书的累积,而是一次次责任在肩的担当,一段段在逆风中前行的脚步。作为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名青年学子,我始终坚信:知识能点亮智慧,而责任与信念,能真正点亮生命的厚度。
勤学不辍,以热爱赴山海
在书本与课堂之间,我始终保持一份纯粹的热爱。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仅让我掌握系统的教学设计与开发能力,更让我体会到科技与教育融合的无限可能。无论是《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》的项目研讨,还是《微视频设计与制作》的创意实践,我都以全情投入对待。正因如此,我的绩点稳居年级前列,多门核心课程斩获满绩。
学习从来不是一条平坦的路。面对高难度课程,我选择“多问、多记、多思”,一次次在深夜翻看资料、反复推演,直到将疑惑化为理解。在英语学习上,我同样坚持不懈。英语六级成绩突破550分,并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。对我而言,这不仅仅是一份成绩的肯定,更是对那段持之以恒努力时光的见证。
星火成炬,在乡村播撒希望
2024年的夏天,我走进青海海东小学,成为了一名支教教师。那里群山环绕,却有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。我设计了“诗画里的江南”课堂。看着孩子们在纸上描绘出烟雨江南的诗意,那一刻,我第一次深切体会到教育的力量:它能让山海阻隔的孩子,也感受远方的美好。
课堂之外,我陪孩子们踢球、画画、唱歌,把陪伴融入日常。临别时,黑板上留下的“老师再见”,让我久久不能释怀。那一声声稚嫩的道别,仿佛在提醒我:青年人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,让更多的孩子因教育而看见世界的辽阔。支教之行,不仅让我坚定了未来要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,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把爱与责任镌刻进生命。
心怀热忱,在责任中成长
“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”作为一名中共党员,我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。大二起,我担任2023级学业辅导员,负责新生的学业与生活指导,累计服务人次超过300。有人因迷茫而失落,有人因压力而焦虑,我愿意倾听、陪伴,并尽力给予指引。那一声声“谢谢学姐”,让我明白了责任的分量与温度。
同时,我担任2024级副班主任、人工智能教育社团宣传部部长,既是组织者,也是服务者。从新生入学的引导,到校园活动的宣传,我始终坚持把“小事”做到极致,让每一次付出都温暖他人。2024年,我被评为“江南大学优秀学业辅导员”。在责任的履行中,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坚定的人。
在志愿服务中,我同样积极作为。无论是校园防疫站岗、亚洲击剑锦标赛志愿者,还是假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,我都坚持做到“干一件成一件”,累计志愿时长达300小时。志愿的意义,不只是给予他人帮助,更是在一次次奉献中,看到自我的成长与升华。
逐梦舞台,让青春多彩生长
青春的价值,不仅在于“书卷气”,更在于敢于追梦。大学期间,我积极投身各类竞赛与创作。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竞赛中,我与团队历经数月磨合与打磨,最终斩获江苏省三等奖;在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大赛中,我们的作品获得江苏省二等奖。这些奖项背后,是一遍遍深夜的修改、一场场头脑风暴的碰撞。
我也善于把专业所学转化为实践成果。网页设计、交互课件开发等技能,让我能够为校园活动设计作品,为课堂教学制作课件。我喜欢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实际场景中被使用,那种“知识转化为价值”的喜悦,是我对未来职业方向最清晰的注脚。
以梦为马,书写青春答卷
大学四年的经历,构成了我人生中最闪耀的底色:课堂上的钻研让我懂得勤学的价值,青海的讲台让我体悟教育的使命,学生工作的历练让我明白责任的厚重,比赛中的磨砺让我收获自信与勇气。
未来,我愿做一名用爱心与智慧点亮他人前路的教育者,把“小我”的青春奋斗融入“大我”的时代洪流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,我深知自己所获得的一切,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社会的支持。国家奖学金不仅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鞭策。它提醒我,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相结合,把青春的汗水洒在教育强国的道路上。
无论身处何方,我都会铭记“逐光而行,不负韶华”的誓言,把理想写进行动,把责任融入生命。愿未来的我,能以更坚定的脚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。

严雨纤,汉族,2003年10月出生,中共党员,皇冠国际娱乐城
,教育技术学(师范)专业,曾获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江苏省二等奖,无锡市先进学生集体,江南大学优秀学业辅导员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