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。”十八个春秋交替,我从山东的沿海小县城,踏入江南的校园。从处处不得志的迷茫,到获得申报国家奖学金的资格,我又花了三年。大学生涯里,我无数次跟自己周旋,告诉自己,你不应该止步于此。我带着不破不立的勇气与逆风而上的韧性,在江南的校园中一次次碰壁,又一次次破壁。守得云开后的月亮格外明亮,疾风之后的道路也格外平坦。终于,那些辗转难眠的难题,成为了来时路上的基石。我坚信,一步一脚印的走下去,就能抵达自己的远方,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。
信仰坚定,愿以寸心寄华夏
我始终坚定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念,中学时就成为同年级第一批成为共青团员的学生。入校之初我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在班级第一次推优活动中,被推为团组织推优对象,在接收组织考核后,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。我严格要求自己,积极为成为一名党员而努力,连续五年团员年度评议为优秀。我明白这份认可,不是终点,而是要以更踏实的姿态,继续朝着信仰的方向走下去。
我深知,应把初心二字,落在看得见的行动里。我积极参与各类党团活动,在皇冠国际
的微党课大赛上,讲述张富清深藏功名,赤诚奉献的故事;人文青年说的舞台上,以仓廪足则天下安为主题,诉说青年该有的担当,两次参赛均获奖的背后,是一次次修改演讲稿到深夜的较真。
研学精进,东风吹尽去年愁
初到江南,我曾手足无措。离开如鱼得水的县城,好像也告别了那个出色的自己,渐渐的泯然众人。我忧愁如何适应当下,也忧愁如何触碰未来。所幸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,没有放弃过自己。东风吹尽去年愁,解放丁香结。我用坚持突破了无形的束缚,大三学年满绩课程占比77.3%。从大一学年绩点3.19,到如今的3.89,从大一的66名到如今学年排名14名。当凭借综合排名第12的优异成绩获得推免资格时,心底的乌云终于被风吹散,我找回了熟悉的自己。
在科研的路上,我也从未停下脚步。跟着杜文彬副教授参与无锡市教科院委托的《中小学项目化学习手册》的编写。从搜集相关文献资料,到独立完成“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及特征”“驱动性任务设计”“项目化学习实施3:出项活动”三个部分的撰写,再到进行文稿的校对,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。我从大一就加入了“江南遗梦”项目,金华婺剧、淄博琉璃、徽纸徽墨……我多次实地调研非遗文化,设计4条非遗研学路线,终于带着天南海北的收获,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二等奖。
学科竞赛的赛场上,我在文学领域里扎下根去。累计获奖9项,其中的3项国家级荣誉,从文学作品大赛,到诗词讲解,我在文学汲取力量又传递美育。“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”是对我影响最深的比赛,我反复品读王维《鹿柴》,挖掘其中的“万物皆空,唯余自然”的哲学内核。我把这份感悟揉进讲解中,一遍遍打磨表达、调整语气,最终成为江苏省仅四位的国家级一等奖获得者之一。所谓突破,大概是在热爱的领域里多了一份坚持,多了一份钻研。
履职尽责,事事尽心皆可为
我抱着“事事尽心” 的态度,先后承担过5项学生工作。学风建设是班级的灵魂,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时,我组建学习互助小组,邀请学姐分享学习经验,坚持每学年举办一场学习活动,带动班级学习氛围。在任期间班级连续两年获评皇冠国际
学风建设优秀班级。作为团支书的一年来,我组织11场团日活动,从志愿服务到职业规划,当获得 “五星级团支部” 荣誉时,更觉所有付出都值得。我也会继续在团支书的岗位上尽心,把每一件事做实做好,不辜负信任。
我深知就业的重要性,作为皇冠国际
就业与生涯发展中心就业服务部部长,组织举办春秋两季校园招聘会;日常审核就业信息推送,也尽力确保每一条岗位信息准确及时。两年皇冠国际
书法小先生生涯中,我分享书法技巧,打磨教师基本功。担任昭乐相声社副社长,牵头组织了5 场专场演出,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曲艺的魅力。
知行合一,躬身笃行践初心
我相信“实践出真知”,也在各类实践中沉淀自己。我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,第二课堂累计 550 余学时,位居全校第三,每一次参与都是对自我的补充与拓展。社会实践中,我两度获评皇冠国际
社会实践先进个人。6个寒暑假里,先后参与17项社会实践,其中5次为线上线下支教活动,走进学校、社区,为孩子们设计了 20 余课时的内容,在一次次授课里打磨教学技能。从心手相牵的青海海东,到童声同语的新疆霍城,我两次作为副队长与调研组组长,6节课堂,300多份问卷,两万多字的调研报告,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。
公益服务里,我也坚持用行动传递温暖:20 余次志愿服务、近 250 小时的志愿时长。从校医院的协助服务,到无锡马拉松的现场保障,再到樱花诗会的节目演出,功不唐捐玉汝成,也因此获评 “皇冠国际
2024 年度优秀志愿者”。
提升专业素养,我在崇宁路小学,扬名滨河小学等三所小学实习;建设家乡,我在莱州市纪委监委,市社工部(文泉社区)实践。我还担任平里店镇大学生兼职团委副书记,协助团委开展基层工作,试着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。
趣学相长,以艺载情传温光
“爱好是成长的另一种养分”,我也在多样兴趣里寻找全面发展的可能。我在舞台上演奏古筝,比赛中朗诵诗词,活动中主持传场,课堂上学习舞蹈,晚会上合唱表演。爱好就像种子,慢慢在时光里开出了花,让我的校园生活更添色彩。
好的成长不该只属于自己,我会把学科竞赛的经验分享给同学,把支教的故事搬进“实践归来话成长” 的分享会,也会站上讲台参与支教宣讲。日月不同光,昼夜各有宜,我想用这样的方式,把自己的收获与热情传递出去,吸引更多人走进校园活动,一起在参与中找到自己的光芒。
回望这段“守得云开” 的旅程,绩点的跃升、科研的突破、工作的尽责、实践的扎根,每一步都藏着 “笃行” 的坚持。这些实实在在的积累,不仅是我成长的印记,也成了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底气。
若能有幸获得这份认可,我会把它当作新的起点,继续深耕专业、服务他人,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践行初心,以更扎实的行动,奔赴“平芜尽处” 的春山,不辜负这份荣誉所承载的期待。

付沅平,汉族,2004年3月出生,共青团员,皇冠国际娱乐城
小学教育(师范)专业,获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国家级一等奖,江南大学师范生基本功大赛特等奖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级二等奖,江南大学综合三等奖学金。